強化海上醫療後勤,建立遠距照護新典範
高雄榮總與高雄區漁會啟動船舶醫療合作交流
為落實C188公約及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中對「漁工健康與安全」的要求,高雄榮民總醫院、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與高雄區漁會於10月29日下午假高雄榮總第二會議室舉辦「遠距醫療照護暨船舶醫療合作交流會」,針對遠洋漁船醫療照護機制進行交流與合作討論,共同探討遠距醫療在海上作業安全的應用與未來方向。

黃一茂董事長指出,海上作業瞬息萬變,危險性高,作業漁區距離鄰近基地港遙遠、醫療資源有限,建立緊急醫療支援體系刻不容緩,不只是硬體設施升級的問題,更是軟體與後勤系統的挑戰。
每年7-8月與11-12月是遠洋漁船返航整補的季節,公司會儘可能安排健康檢查,若漁工被診斷出任何身體不適或潛在疾病風險,漁會與船東便會偕同仲介協助漁工就醫,讓漁工獲得妥善的照顧。
董事長更進一步分享,推動遠距醫療真正的關鍵在於「把握緊急救治的黃金時間」;當海上作業發生意外導致船上人員有外傷,船上雖配置醫療室與常備藥品,然而受限於無隨船醫師,仍無法進行手術、縫合等醫療行為,僅能夠給予止血、投藥等基本醫療處置;「希望可以共同研擬,讓船長與幹部在返港期間定期至醫院實習,學習止血與創傷處理等基礎醫療操作,大幅提升第一時間的應變能力。」

本次交流會高雄榮總集結多個部門的醫師共同參與,遠距醫療照護中心陳如意主任也帶來詳細的規劃簡報,未來高雄區漁會與高雄榮總將進一步研擬合作模式,希望藉由政府、業者與院方三方的經驗交流,共同為外籍漁工創造更友善的醫療照護環境,並持續推動遠距醫療照護在漁業現場的應用,期望建立兼顧人權與勞動安全的漁工健康網絡,為台灣遠洋漁業的永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。

